设计于2024
北美硬枫 + 天然大理石 + 博物馆级LED灯光系统
半木精作坊高级定制
书籍,是精神的居所
家,是情感的归处
「亭云」书山墙
以书为中心
重塑当代家庭空间
秉承现代极简美学,打破传统电视墙的固有形态,以通高书架构筑温暖客厅。横竖错落的格局,适应不同尺寸的书籍与收藏,既有理性的秩序,又不失自由的生机。书架采用北美硬枫,质地坚韧,木肌温润,搭配榫卯工艺,稳固耐用,历久弥新。
亭云书山墙,承载时间的记忆,见证家的成长。不止是家具,更是生活的陪伴。书墙之上,一架云梯,链接人与书的互动。拾级而上,翻阅一册珍藏,感受时光的温度。
书院式格栅,使光影穿梭其间,如晨曦洒落书页,静谧而诗意。
博物馆级LED灯光系统,采用渐进式照明设计,柔和映照书籍,营造沉浸式阅读氛围。
精细考究的细节,成就既理性克制又充满温度的空间表达。
在半木的世界里,家具不仅是物品,更是生活与情感的见证者。「亭云」书山墙便是这样一个作品。它不仅是一个书架,更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居所,一个父亲与女儿共同成长的温暖载体。
设计师吕永中,用二十一年的时光,将对家庭的理解、对子女教育的感悟,以及对当代中国家庭客厅的探索,凝结在这件作品中。他的女儿果果,是这份设计背后的灵感源泉。
家的意义
从书架开始的成长故事
2003年,吕永中先生自己的家;左图,2005年《美好家园》杂志报道;右图,2006年《时尚家居》杂志报道
2003年,吕永中迎来人生的转折,即将成为一名父亲。他在为迎接新生命的到来进行着筹划,从选房、设计到装修都亲历亲为。在车水马龙的城市中,精心设计一个属于自己和家人未来的空间。
设计的时候,吕永中思踱了良久,怎么来改造?“这里以后会有很长时间与小孩一起生活,一起慢慢成长,每想到这里,脑海里面总出现,在家庭活动的地方,有一面很高的,满墙的书架。应该是在这样的环境当中,伴 随我们的家庭生活,小孩子慢慢的成长起来,应该给她这么一个环境。”左图,2005年《周末画报》杂志报道;右图,2008年《LOHAS》杂志报道
左图,2006年《新婚志》杂志报道;右图,2005年《美好家园》杂志报道
吕永中由打造自己家而生发出创立半木品牌,上海新天地第一家品牌概念店。2007年《移居上海》杂志报道
2004年,果果刚好一周岁,吕永中和家人住进了饱含他设计构想的家。也就是这段装修家的经历,吕永中发现市面上买不到称手的家具,才逐步创建了半木这个品牌,当然这都是后话。
父女的在家日常。左图,果果一岁搬进新家;右图,果果与爸爸一起在书山墙下画画
那时候果果个子小小的,吕永中就把自己的书放在上面,女儿的书放在下面。每当家里面有人读书的时候,大家总会在客厅慢慢聚拢,日子就这样,在翻动书页的沙沙声中悄悄溜走。那时候,每到周末,在温暖的书山墙的背景下,一家人在一起或读书,或交流,或一起做些其它的事情。
吕永中和她的父女关系更像是朋友。 “她小时候学画画,我就让她照着东西画。画一盆花,我会和她一起观察每片叶子的不同。我们的心很躁,孩子就安静,她能有条不紊地把每一片叶子画出来。孩子学会了观察,就学会了思考,她能不能成画家不重要。” 聊起女儿小时候的事情,吕永中的声音中总有着淡淡的笑意和柔软。
吕永中和女儿的日常相处。左图,果果和爸爸一起去徽州古镇摄影采风;右上,果果和爸爸一起做爱马仕橱窗模型;右下,果果和爸爸一起画太湖石笔架
随着女儿年纪的增长,在日常的琐碎中和观察中,吕永中发现;“环境会塑造人,这是我的一个亲身感触。在这样相对温暖的,精神富足的环境中成长,女儿的性格多少带了一些这样的气息,她特别喜欢看书。”这让身为父亲的吕永中开心不少,孩子愿意接触书的世界,沉下心去阅读,在这样浮躁喧哗的社会,对于个人成长总归是一件不错的事情。
在吕永中经意和不经意的引导下,果果在慢慢长大。她懵懂,而又好奇着周围的世界,与爷爷练习着书法,与母亲学习着泡茶,与父亲学习着绘画,创作。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中,她打量着这个世界,周围的世界也在反哺着她,没有刻意呆板的教育,一切都那么自然顺畅。自由恣意,富有生命活力。书山墙为吕永中和女儿提供了交流的环境,潜移默化的将阅读带进果果的生活,家风和教育在这里得以传承。
在书山墙下,果果在家跟妈妈一起学习泡茶,爸爸在旁边画图做方案
吕永中的设计滋养着一家人,他们在这里住了整整十六年间,经历了女儿的童年,经历着她的青春期,这是孩子成长最为重要的时间段,也是整个家庭关系最为重要的十六年。书山墙以不可或缺的设计深入到家庭的日常中,吕永中以设计师和父亲等的多重身份,在此生活着,感受着,和记录着。
书山墙的延续
时间里的温暖设计
女儿长大到十七岁了,家里也有了新的一个空间,对于新家的设计,吕永中有强烈的意愿,书山墙要保留下来。这不仅是保留了一家人十几年生活的记忆,也是对过往家庭和舒适的生活模式的一种延续。既然要保存,根据过去十几年的使用体验和新家的布局,书山墙就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升级改造。
吕永中和家人住进新家没多久,世界就遇见了疫情,也正好是这段时间,吕永中在繁忙的工作中得以抽身,在女儿上大学前,有了一个长时间的,与家人的居家时间。也正是这段强行暂停的时间,书山墙发挥着它无可比拟的作用,在动荡的时间里,给吕永中和家人提供着精神慰藉。也是这段时间,在书山墙下,在水平线桌上,吕永中和女儿一起阅读交流讲谈社的《中国历史》。重新回望中国历史,重新回望果果的一路成长,吕永中感慨良多。
半木明舍,贯穿两层的书山墙,延伸到地下一层的吕永中的家里的办公区
「亭云」书山墙
当代家庭的新可能
半木有很多客厅的种类,不论是新宋的正式庄重,还是清风的优雅居家等等,走出疫情,社会似乎都回到了正轨上,这几年社会的环境很多变,大众对家,对客厅的需求也越来越本真。这几年,在不断去定义客厅的过程中,吕永中忆起这段时光,在经历过疫情的停滞和思考,大众渴求更多的慢下来的节奏和家庭生活。那应该打造一个什么样的家庭空间?提供什么样子的生活方式?吕永中利用二十一年的经验给出了自己的一个回答。
吕永中说起来:“都市里的人,日常生活都十分忙碌,我们开始考虑回家以后能不能除了漂亮的环境以外,还多一些人文的气质,通过环境去塑造一种家庭生活状态。想着想着就有了「亭云」书山墙。我用自己的经历,时间验证得来的创作,希望给其他新一代的父母和将要成为祖父母的人提供一些参考。”
在作为单品推出前,吕永中和半木精作坊进行了长时间的研究。作为半木客厅的新系列,希望「亭云」书山墙充分利用客厅的横向和纵向空间,来达到空间的充分利用。同时设计以书籍代替传统的电视墙,让客厅不再以墙来强硬的划分各个空间,来达到空间更有效的利用。创造一个以书为中心,建立与家人、与朋友共同分享的家庭文化空间,重新定义客厅格局。
这里可以是没有空间分隔的客厅、餐厅、书房等功能区,也可以是放置图书、手办、藏品等的储物柜。在这里可以同时容纳,学习、阅读、健身,办公和娱乐等活动。家人在这里相聚,生活在这里交融,文化在这里传承,成为实际家庭的记忆核心。吕永中也经常与女儿在这里做着不同的事儿,繁忙的间隙,有余光瞥到对方,总让人内心很安定。
云梯
有趣的攀登
「亭云」书山墙在经过几次的进阶设计后,专门添加设计的云梯,摒弃了笨重、临时性的设计,呈现出一种优雅的建筑感。云梯踏步板采用防滑圆角设计,配以坚固的金属连接与滑动机构,确保每一步都安全稳固。无论上下攀登,左右滑动,不仅带来取书的便利,还在家享受到“攀岩”的乐趣。
吕永中谈到云梯的设计,希望能够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增添时空的记忆点,在家里面攀爬,是不太经常的动作,但和阅读结合起来,增添了动作的频次,能为日常生活提供趣味,同时也提供了宝贵的回忆。
吕永中说:“中国现在的家庭,一般都会与老人、孩子住在一起,爸爸妈妈日常上下取书,肯定能够在孩子的记忆里面留下深刻的印象,这就是他们隔代间的交流,不可磨灭的记忆链接。”
暗门背后的储物空间,区别于板式的直棱直角,采用弧形圆润收头,是全实木才能实现的美学效果
手工实木榫卯
北美硬枫木温润柔和
气韵流动,顺风顺水
「亭云」书山墙设计沿用半木坚持的手工实木榫卯工艺与现代设计结合,可多次进行拆装使用,真实地践行环保耐用的理念,适应未来的多种可能。细腻质感的天然大理石操作台,防水易清洁。满足茶水,咖啡的日常使用。暗藏滑门之间的牛皮防撞条,在细节处是延续吕永中一直让半木坚持的细致。
半木甄选的北美硬枫,作为浅色木新贵,为空间增添温暖明亮的感觉。专属五金件的把手,也为设计增添了些厚重感。采用弧形收口的设计语言中,营造了气韵流动的状态,饱含着顺风顺水的期望。多种材质为实际使用增添便利,利用半木的设计美学将其串联,打造独属于半木的产品语言。
博物馆级别的灯光系统
半木潜心研究家具的灯光设计多年,成熟的应用灯光放置位置和灯光形态。进行前后结合,点线面光结合,营造多层次立体光效。为了家具在空间的美学呈现,和展现藏品的美感,「亭云」书山墙精心设计的灯光效果,打造犹如博物馆级的灯光系统。在光与影的巧妙运用中,创造出专属于家的温暖和宁静。温暖的光线在枫木上泛出淡金色光泽,清透而温润。
半木精作坊
全屋高级定制
二十年实木深度研究
创造生活的温润质感
「亭云」书山墙隶属于半木精作坊高级定制。半木精作坊深耕实木领域二十年,将温润质感融入生活。全实木手工打磨,每一处细节都承载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,每一件作品都是对生活美学的极致追求。
从线条的流畅到结构的稳固,从色彩的搭配到纹理的呈现,在尺寸、比例、线条等方面都经过精确推敲,展现出独特的数理美学。
每一件高定作品,都是匠人与客户共同创造的结晶,既体现了客户的个性需求,又展现了半木对实木工艺的极致追求。为家创造一份生活的温润质感,成为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时光的凝聚
「亭云」书山墙
家的精神居所
吕永中用一面书山墙连接了家庭的过去与未来。它是设计,也是记忆;它是物件,更是情感的寄托。他之前接受安邸采访的时候,说道:“最初想把家里设计成一个陪女儿成长的环境。窗户很高,太阳可以照到很里面,家中有树,有花花草草,带来自然的能量。客厅中有一张水平线桌子,一家人在那里各做各的事情,我做设计,女儿写作业,太太泡茶,偶尔交流,共同相处又不会互相打扰。”现在看来,他是做到了。
如今,果果也慢慢步入人生的新阶段,家人各自忙碌着自己的工作,但空闲的时候,就会回到家里,在书山墙下,找本书读一读,一家人在这里聊聊近况,分享下日常。虽然外界纷纷扰扰,但此刻家的温度,温暖着身处其中的人们。